一、平台核心功能与架构解析
南京软件科技大学聚焦人工智能技术打造的智慧校园创新实践平台,是该校响应国家教育信息化战略的重要成果。该平台以“数据驱动、智能服务”为核心,整合了教学管理、科研协作、生活服务等场景,构建起覆盖全校的智能化生态体系。其架构设计包含“感知层—平台层—应用层”三级体系,通过物联网设备实时采集校园运行数据,依托人工智能算法实现环境监测、行为分析、资源调度等场景的自动化决策,形成“数据采集—智能分析—服务优化”的闭环管理。
在功能模块上,平台分为四大板块:教学支持系统通过AI课堂分析、个性化学习路径推荐提升教学质量;管理中枢系统实现跨部门数据互通,简化行政流程;生活服务平台整合一卡通、报修预约等高频服务;安全防护系统则通过人脸识别、异常行为预警保障校园安全。例如,其“智能教室”模块可自动调节灯光和温湿度,同时记录师生互动数据,为教学改进提供依据。
二、便捷获取与安装指南
该平台支持多终端访问,用户可通过官网(www.)或企业微信、钉钉等第三方入口下载安装包。首次使用时需通过统一身份认证系统注册账号,学生与教职工需分别使用学号或工号完成实名认证。安装包大小约120MB,支持Windows、macOS及主流移动操作系统,系统会自动检测设备配置并推荐适配版本,确保低端设备也能流畅运行。
安装过程中需注意两点:一是需开启设备的位置权限以获取基于地理围栏的智能提醒服务;二是建议连接校园内网以享受高速资源加载。安装完成后,用户可在“我的服务”模块自定义首页布局,例如将课表查询、实验室预约等高频功能置顶。平台还提供“新手引导”动画,3分钟内即可掌握基础操作,如消息中心的消息分类检索、办事大厅的流程进度追踪等。
三、用户体验与功能亮点
实测发现,该平台的智能推荐算法表现突出。在“学习助手”模块,系统能根据学生选课记录和作业完成情况,动态推送相关慕课资源和习题库,准确率达85%以上。例如,选修《机器学习基础》的学生会收到Kaggle竞赛案例解析推送,并附带本校导师的专项辅导预约入口。教师端则支持AI辅助备课,可一键生成课程思维导图,并调用平台内200万+的标准化试题库。
在管理效率方面,平台实现了“数据多跑路,师生少跑腿”。以往需要线下盖章的证明材料申请,现可通过电子签章系统在线完成,平均处理时间从3天缩短至2小时。例如,科研经费报销流程打通了财务、资产、审计等多部门数据,发票验真与预算核对由系统自动完成,人工审核环节减少70%。而“校园安全卫士”功能通过5G网络毫秒级响应,当监测到实验室气体泄漏或宿舍违规电器使用时,可同步触发告警并派发工单,2024年校园安全事故同比下降42%。
四、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
平台严格遵循《个人信息保护法》,采用“端—管—云”三级防护体系。数据传输使用国密SM4加密算法,关键业务系统部署于校内私有云,与外网物理隔离。权限管理实行最小化原则,例如学生成绩数据仅向授课教师及本人开放,且查阅记录全程留痕。2024年第三方安全审计显示,平台抵御住了37万次网络攻击,数据泄露风险评级为行业最优的AAA级。
在隐私设置方面,用户可自主控制数据共享范围。平台默认关闭位置轨迹追踪功能,若开启“校园导航”服务,位置信息仅保存24小时。生物特征数据采用分布式存储,人脸识别特征码与学工号分离加密,即使服务器遭入侵也无法还原原始生物信息。定期发布的《数据安全白皮书》详细披露数据处理流程,接受师生监督。
南京软件科技大学聚焦人工智能技术打造的智慧校园创新实践平台,已形成“智能感知—精准服务—持续进化”的良性循环。截至2025年4月,平台日均活跃用户超2.3万人,累计优化业务流程217项,节约管理成本逾千万元,成为全国教育信息化改革的标杆案例。未来,该平台计划接入更多AI大模型能力,探索虚拟助教、元宇宙实训等创新应用,持续引领智慧校园建设新范式。